鹿兒島城

山城與天守閣

鹿児島城

從國外來的觀光客至少都會進一次日本的城堡吧!

如果您來過鹿兒島的話,有沒有發覺南九州鹿兒島縣薩摩藩的大名(諸侯)島津氏的勢力强大,具有800年的歷史卻看不到任何的天守閣的遺跡!?讓我們找出答案吧!

日本城外觀都具有高聳莊嚴的天守城,外圍有著堅固的石墻及包圍著外城河。就以著名的九州熊本城來看,熊本城位於熊本北部從植木地區延伸的高臺上林立著雄偉的城堡,城堡圍繞著天然外城河是座典型近代城堡的最佳代表,也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

天守閣的最初建設起於日本中部及東海地方爲主,九州當時的薩摩藩島津氏落地發展的武將們,根本就沒有建設天守閣的觀念!然而九州有著名的熊本城之外,也有小倉城,名護城等等的城堡,而開始有建設城堡觀念的由來是因爲當時豐臣及德川家時代的家臣們,開始移居到九州後而帶入了建設城堡的技術。所以,日本城的地域價值定義,並不是沒有著高大聳立的天守閣,沒有强固城墻及城河就是屬於貧困區域的觀點。

就借由鹿兒島著名的觀光景點城山展望臺來看鹿兒島城的歷史,來到鹿兒島的話,城山這裡必是觀光客打卡的景點之一!看點即是站在山頂觀望鹿兒島市區又隔海灣連接對岸雄偉火山櫻島的美景。但是,卻很少人發現城山之意?也許連日本人也是無疑地在這裏展望美麗的一景。

城山標高僅有108公尺並不算高的山,地層是由凝灰岩地層而形成的地形,就整個鹿兒島縣就占有52%的凝灰岩層地形,薩摩國是利用周圍天然地勢的絕壁開造山城,根本就不需要特別使用石塊築城墻來防禦外來敵軍,鹿兒島城就是具有優勢天然地形。同時,鹿兒島城内使用的石塊也是利用當地的凝灰岩石,城山也就是天然地形所建造的山城,鹿兒島縣内據説將近有1000座山城遺跡。

鹿兒島市區位於在薩摩國的東部,連接大隅國(姶良・櫻島)是面海的交通要衝,順便介紹一下薩摩國最主要的山城東福寺城,清水城,内城,鹿兒島城的歷史。

島津氏進出鹿兒島是在南北朝時代1341年,當時的薩摩國據點是以現在的鹿兒島縣川内市附近築山城,後來第5代島津貞久慾想征服大隅,日向即攻下了東福寺城也是一座山城,(位於現在鹿兒島市清水町/多賀山公園),從此第6代島津氏久就開始以此地為居城據點,東福寺城正面對鹿兒島灣,設處於火山凝灰石地層高臺處,在此鞏固防禦南九州統治的守護城(東福寺城山城)。

後來,在東福寺城後山地區開山築造清水城山城,就移城居住(就是現在的清水中學),清水城山城的西邊有菩提寺,玉龍山福昌寺,東邊有諏訪神社,稲荷神社,周圍有著寺廟神社集聚人家,於是形成了城下町,也有鞏固護守主城功能及形成的都市街道型態。

到了16世紀島津氏勢力衰退,清水城荒城之後,到了第15代島津貴久再度進入鹿兒島,當時就不再居住清水城,而在清水城附近建造御内(内城,現在的大龍小學地點)為居城,簡單建造的外城河,防禦功能也稍有不足的内城。

之後,1601年時第18代島津家久重新築城,建造了鹿兒島城(鶴丸城/城山)就是位於城山山脚的位置,
於是鹿兒島城的周圍附近也同樣形成了具有防禦功能的都市街道的城下町。在最前面所述的城山展望台的城山就是由此而來,在江戶時代期間的城山幾乎未曾使用過,很多人誤解僅有山脚下的建築物是鹿兒島城,其實這整座城山和鹿兒島城是連接一體的山城。

整個鹿兒島城原有著寬敞地域,以東至西寬有1.5公里,由南到北長有1公里的地域,就以熊本城範圍比較的話,鹿兒島城的看點一點也不遜色。另外,特別加以介紹此城則是經由福建省出身的風水師黃友賢的風水地理觀而築的城,配合著整個環境風水建築山城,極稀有的中國風水觀點的山城。

鹿兒島城別名也稱爲鶴丸城,這座城也沒有天守閣而是平屋形建築,形狀如同鶴展翅飛翔的形狀建築而得名。

經過時代變遷有了幕府時代薩英戰爭,西南戰爭等所留下城墻上彈痕纍纍,更是可惜在明治6年(1873年)時的火災之下,完全消失了它原有的面貌。近年來借助許多有心人士捐款,在2020年重建了鹿兒島城的城門,也是日本最大的城門御樓門,雖然不知何時能重建整個鹿兒島城,當您瞭解鹿兒島的山城歷史後,來到鹿兒島的城山展望台時,必會以另一個不同的眼界展望這個城市。

松尾 千歳

尚古集成館館長
鹿兒島大學法文文學部專科講師
鹿兒島國際大學文化學部專科講師

對於島津家歷史文化及幕府技術史為主的研究等,
也包括明治日本產業革命遺產的資料收集及櫻島錦江灣
世界地質公園認定等的提案重要成員之一

網路購票